9.3 阅兵的历史坐标

2025年9月3日,中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此次阅兵最为显著之处在于参阅人数创新中国历史之最;参阅的装备也大多都是新世代技术,领先世界一代甚至两代水平,连诸多资深军迷都变军盲;参阅的部队以实战姿态接受检阅,即受阅后即可开赴战场作战

虽然9.3阅兵还有 11 天才会真正公之于众,但是仅从以上演练过程中所透露出的信息,以及当下乱象纷纭的国际局势,让我想到了非常相似的一个古代时期,即明朝永乐时期

永乐帝即位之时,大明刚刚中兴 34 年,当时国际局势也非常动荡,永乐帝施行了大外交策略,按现在历史记录可查的,在永乐期间就有陈诚三次出使西域,郑和六下西洋,并且永乐帝也举行过规模盛大的阅兵,并邀请 20 余国前来参观

按可查的资料记录,1421年,永乐帝调集十万精锐,包含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等,演练骑兵包抄、步兵突击、火器操练等新式兵法科目,并展示虎威炮、火龙枪等武器,27国使团受邀观览。阅兵期间帖木儿国使臣态度由拒行叩拜礼转为主动跪拜,并进献名马。

此记录的人数规模、年份、兵法科目名称,武器名称应该不太准确,但是永乐帝当年肯定是进行过阅兵的。因为有多处记录表明,神机营就是永乐帝创建的新式军队,使用新式武器,并且向多国使节展示过神机营。

按我们的历史考察,永乐帝的神机营,应该是列装了信息化的、次世代的、具有碾压式领先水平的武器装备和军队组织结构,这一点,与 9.3 阅兵就非常酷似了。

永乐帝的阅兵,显然并非穷兵黩武,只是耀武扬威,不怒自威,为当时战乱纷呈的世界供给一线和平的曙光。由于关于西域之外的历史都被删除、隐没和篡改,我们无法完整得知明朝在新疆之外建立过什么管辖机构,但是按现在历史记录的信息,我们简单罗列一下,也能知道永乐年间做了一些什么事情:

  • 洪武七年(1374)设立乌思藏都司,即在现在的新疆驻军
  • 洪武七年(1374)设立朵甘都司,即在现在的西藏驻军
  • 永乐元年(1403)设立缅甸宣慰司,即缅甸的管理官员由中央任命
  • 永乐三年(1405)册封满刺加的西山为镇国山,并御制碑文,满刺加位于现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省一带
  • 永乐四年(1406)册封日本国山富士山为“寿安镇国之山”,并御制碑文
  • 永乐五年(1407)设立旧港宣慰司,即现在的新加坡附近一带的管理官员由中央任命
  • 永乐五年 (1407)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即越南成为中国一个省级行政单位
  • 永乐六年(1408)册封渤泥国后山为“长宁镇国之山”,并御制碑文,渤泥国位于现在文莱一带
  • 永乐七年(1409)设立奴儿干都司,即在现在的东北及西伯利亚驻军
  • 永乐十四年(1416)册封柯枝国中之山为镇国山,并御制碑文,柯枝国位于现在印度西南的科钦一带

古代被封山之境,就表明是中国版图了。虽然满刺加、日本国、渤泥国、柯枝国都以国自称,但显然已经是大明帝国的藩属,属于大明版图以内,对他们的管理方式,应该与当时云南的少数民族群居族裔的管理方式一样。中国古代是以帝国模式管理的,此处所指的「帝」,就是自秦始皇开始的始皇帝的「帝」,即中国古代存在的「道、德、功、业」的层次,是分别对应的「皇、帝、王、公」的,各国国王仅在第三等级,帝则在第二等级,皇就是第一等级了。中国古代的帝国是以道德功业来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与被西方所篡改和歪曲的剥削压榨他国的帝国概念完全不同

由以上可以判断,当时永乐一朝,仅现存有记录可循的,中国的版图就已经包括了日本、马六甲、越南、文莱、缅甸、印度西南,以及西伯利亚,西藏、新疆等,外加洪武时期就册封国的朝鲜王国和琉球王国,大明的疆域实际上已经把太平洋整个西岸和印度洋沿岸都纳入了版图之中。中亚西亚肯定也有隶属,只是这些历史都被删除、隐没和篡改了,以后有心者应该会有所发现。

由以上判断,永乐帝举行阅兵,应该会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前后,即 1405年,不会太晚,不然不会有很多国家如满刺加、日本国、渤泥国、柯枝国主动要求封山的。而且郑和下西洋本身也表明永乐时期开始着手构建万世太平的一统天下的机制了,即把世界融入到一个经贸体系中来(参见《郑和与被隐没的明朝初年社会变革》),并且准备要大兴基建,通过铁路连通中西亚地区,通过航海连通美洲和非洲,并且也重建北京,这些在《中华文明本源与马克思主义》中介绍的《梦游二十一世纪》中都有提及。1407 + 589 = 1996,即如果按明朝时候的纪元方式,永乐五年大兴土木兴建紫禁城的时候,恰好是二十世纪末,可以畅想二十一世纪的时候

了解了永乐时期的历史,我们就会更好的认识 9.3 阅兵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坐标,也会知道吾辈们努力的方向。

最后用一句跟随郑和下过几次西洋的马欢在《瀛涯胜览》(1416)里写的一首「纪行诗」作为结尾:
俯仰堪舆无有垠,际天极地皆王臣。圣朝一统混华夏,于旷古今孰可论

「圣朝」就是明朝,也就是清朝所说的天朝
「混华夏」应该是指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大融合。「华」是中华,「夏」应该是中华的周边民族
「一统」应该是中华一统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天下。一统志,是从元朝开始有的,明朝和清朝也都有一统志

完整的「纪行诗」请阅读:《郑和与被隐没的明朝初年社会变革

.

附录

  1. 永乐帝赐满刺加镇国山御制碑文:
    “西山巨海中国通,输天灌地亿载同。沐日浴月光景融,两崖露日草木浓。金花宝钿生青红,有国于兹乐雍谷。王好善义思朝宗,愿比内郡依华风。出入导从张盖重,仪文裼袭礼虔恭。天书贞石表尔忠,尔国西山永镇封。山君海伯翕扈从,皇考陟降在彼穹。后天监视久益隆,尔众子孙万福崇。”

  2. 永乐帝赐日本国镇国山御制碑文:
    “日本有国钜海东,舟航密迩华夏通。衣冠礼乐昭华风,服御绮绣考鼓钟。食有鼎俎居有宫,语言文字皆顺从善俗殊异羯与戎,万年景运当时雍。皇考在天灵感通,监观海宇罔不恭。尔源道义能迪功,远岛微寇敢鞫凶。鼠窃蝇嘬潜其踪,尔奉联命搜捕穷。如雷如电飞蒙冲,绝港余孽以火攻。焦流水上横复纵,什什伍伍禽奸凶。荷校屈肘卫以从,献俘来庭口喁喁彤庭左右夸精忠,顾咨太史畴勋庸。有国镇山宜锡封,惟尔善于山增崇。宠以铭诗贞石砻,万世照耀扶桑红。”

  3. 永乐帝赐渤泥国镇国山御制碑文:
    “炎海之墟,浡泥所处。煦仁渐义,有顺无迁。㥪㥪贤王,惟化之慕。道以像泽,遹来奔赴。同其妇子,兄弟陪臣。稽颡阙下,有言以陈。谓君犹天,遗其礼乐。一视同仁,匪厚偏薄。顾兹鲜德,弗称所云。浪舶风樯,实劳恳勤。稽古远臣,顺来怒逆。以躬或难,矧曰家室。王心亶诚,金石其坚。西南番长,畴与王贤。矗矗高山,以镇王国。搀文于石,懋昭王德。王德克昭,王国攸宁。于万斯年,仰我大明。”

  4. 永乐帝赐柯枝国镇国山御制碑文:
    “截彼高山,作镇海邦。吐烟出云,为国洪庞。时其雨旸,肃其烦熇。作彼丰穰,祛彼妖氛。庇于斯民,靡灾靡河。室家胥庆,优游车岁。山之崭矣,海之深矣。勒此铭诗,相为终始。”